中大文物館“潤物有聲”特展精選60藏品賀60周年校慶

香港新聞網10月31日電(記者 黃璇) 文物是人類文明的遺物,它們的功能和意義並非一成不變,而是隨其經歷不斷演變增生。當文物遇上不同的觀者,往往會碰撞岀新穎的詮釋角度和觀賞感受。香港中文大學(中大)文物館現正舉辦“潤物有聲:文物與我們的故事”特別展覽,慶祝香港中文大學成立60周年,展覽由即日起至2024年5月5日於中大文物館舉行。

“康熙青花萬壽尊”被譽為中大文物館“鎮館之寶”。(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)

展覽貫穿文物館四層空間,分成三個單元,分別介紹中大文物館誕生的故事、文物藏品與文物研究的關係、文物館的發展方向及新翼擴建計劃。展覽挑選了60件從商代到近現代的館藏珍品,包括官案瓷器名品、廣東書畫代表作、香港書畫家精彩作品,如:康熙青花萬壽尊、白玉蘭花紋盒(“嘉靖辛酉陸子剛製”款)、陳獻章《行草次韻白馬菴夜雨聯句》、高劍父《雪裏殘荷》及葉因泉《東方明珠圖》等。

高劍父《雪裏殘荷》。(圖片:中大文物館)

其中高逾75公分的“康熙青花萬壽尊”被譽為“鎮館之寶”,據中大文物館中國器物主任(副研究員)王冠宇介紹,該尊瓶身書寫了一萬種不同書法字體的“壽”字,無論在燒製工藝還是書法寫作上都十分難得。相傳“青花萬壽尊”只在康熙時期燒製了9件,現時已發現的完整萬壽尊分布於北京故宮博物院、南京、上海等地,中大文物館亦是其一。這件雄渾巨碩的青花大尊,巍巍然有王者之風。該器外壁書有萬字,頂部兩圈,每圈77個;方唇及底足邊各48個;外口沿下尊腹至底共130圈,每圈75字,合共整1萬個。除卻一個“萬”字,其餘均為“壽”字,合成“萬壽無疆”的祝願,可見是一具吉祥之器。這些壽字共有三種大小,排列整齊,較大的形態各異,尊腹的小字則有重複,其排列、分布和寫法,自有規律可尋。中大文物館在1999年獲贈此器,時任館長林業強教授譽之為“鎮館之寶”。

展廳一隅。(圖片:中大文物館)

中大文物館目前正進行有關外銷紫砂的專題研究。(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)

適逢中大校慶,文物館邀請多名中大人,包括李麗珊、林青霞、黃正宜、黃宇軒、黃修平、繆浩昌等,一同探索大學所藏的珍貴文物,並錄音分享自己對文物的詮釋及聯想。觀眾在文物旁,戴上主辦方提供的耳機,按下按鈕,即可聽到這些中大校友對文物的解讀語音。

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表示,“通過這個契機,我們可以追溯自己文物館的歷史,以及了解幾代館員的努力。”他亦介紹,這幾十年中,中大文物館一直將研究和推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,透過研究去做推廣,取得了一定的成就。

【編輯:黃璇】

上一篇:中華名句賞讀|親屬/師友篇•人之有德於我也,不可忘也

下一篇:“亞藝無疆:亞裔藝采”展示亞洲文化瑰寶

热门文章